营销案例:一汽集团
录入时间:2013-6-9 15:17:34
点击次数:
一汽集团公司在“十一五”坚持“自主发展,开放合作”方针,做强研发,做大自主,做圆合作。计划到2010年,总销量超过200万辆,自主产品销量超过100万辆,销售收入超过2000亿元。为了实现新的奋斗目标,一汽确定了五大发展战略:
一是产品与技术创新战略:以用户需求和市场趋势为导向,充分发挥技术、基地、装备、人才等积累优势,利用国内外研发资源,集成世界先进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做强持续研发,形成“生产一代、准备一代、开发一代”的能力,建设有利于技术创新、自主发展的体制机制。
二是整车发展战略:为用户提供高可靠性、高性价比的优势产品,扩大产销规模,巩固市场地位,拉动企业高速运转。中、重、轻、微、轿、客要全面发展,实现以自主百万化为主要标志的“规模百万化”。
三是零部件及辅助体系战略:提高研发水平,增强二次开发能力,向高附加值产品发展。集中力量,做大规模,打造有市场竞争力、能支撑自主百万化发展的零部件体系。
四是海外事业战略:打基础、建体系,抓好重点战略市场。完善组织机构,建设海外基地,培育国际化队伍,发展海外网络,形成市场规模,实现经营方式与国际接轨。加大整车、零部件及总成出口,实现由一般贸易模式向产品输出、技术输出、资本输出模式的转变,为“经营国际化”奠定坚实基础。
五是体系能力建设战略:纵向实现管控有力,动作协调;横向实现对接畅通,功能放大。通过管理基础积累和信息平台建设,为“管理数字化”提供有力支撑。
资料来源:根据王玉、姚瑜林:《500强企业报告——2006年中国100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整理。
3、上海电气集团的战略和战术
上海电气集团致力发展电力设备、轨道交通、机电一体化、环保和重工等核心业务,通过提升技术能力、扩展产品、增加生产能力、集中各业务板块的管理职能及吸纳优秀人才等战略手段增强集团的综合竞争能力,提高股东回报。
集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体制机制创新和技术装备创新成果,坚持自主创新战略,推进精细化管理,实现集团产业升级与管理升级的双突破,制造业与服务业发展的双驱动,经济规模与经济质量的双提高,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集团的发展目标是:
电力设备板块:“十一五”期间,电力设备产业本公司要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供应商。输配电业务力争在高压、超高压关键设备领域取得突破,并努力成为国内重要的输配电工程总承包商之一。
机电一体化设备板块:电梯:继续保持国内前茅的市场地位,具有国际竞争力;印机:继续保持国内前茅,提高国际竞争力;机床:提高产品综合竞争力;重型机械:在大型船用铸锻件、大型船用曲轴、重机及电站设备配套领域,成为面向全球的供应商。
交通设备板块:成为国内重要的轨道交通工程总承包商之一。柴油机产业目标是在配套适应性、可靠性、核心技术的吸收、经济性和服务等领域,处于国内一流的水平。
环保系统板块:重点发展电站脱硫脱硝系统、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水处理系统、垃圾焚烧及中小型发电机组烟气净化系统、太阳能光伏电池产业。力争成为电站脱硫脱硝国内重要的制造商之一。培育环保工程总承包能力,扩大环保工程业务范围。太阳能光伏电池产业要在技术、系统集成、工程应用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为此,上海电气集团采取三项措施来确保“十一五”战略目标的实现:
第一项措施是:坚持两个“立足点”,做强做大产业。一是坚持“新体制机制、新技术装备”。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积极推进公司层面的体制机制创新,用新技术新装备提升产业能级,实现技术聚焦,做强产业。二是坚持大项目、大基地、大发展,通过大项目突破,带动大基地建设,实现集团大发展。
第二项措施是:强化集团三大控制力,优化集团管控体系建设。强化产业发展方向的控制力,自上而下地制定产业发展战略,实现产业聚集;强化科技创新的控制力,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加强科技创新统筹,发挥主导作用;强化集团资产的控制力,从预算、投资、资产处置等全方位加强资产的控制力。
第三项措施是通过四条途径提升集团竞争力:一是推进自主创新,实施科技创新战略。以集团中央研究院为核心,集团所属国家级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为基础,全力突破阻碍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瓶颈,争取取得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二是推进产业链延伸,积极拓展新的业务领域。依托装备制造业自身优势,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壮大工程业务,提高工程系统集成能力,扩展新的盈利空间。三是优化产业布局,实施产业聚焦战略。集中精力加强临港装备基地建设,做到1-2年打基础,3-5年初具规模,使临港装备基地成为代表中国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标志。四是加强合资并购,实施“走出去”战略。把收购国外有实力的专业化公司作为提升技术能级的手段之一。通过资本运作手段实现集团“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