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信息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 >> 首页 >> 招生信息 >> 正文
就业指导:生涯规划的“中国化”路程

    萌芽,认识与开拓
    最近获得的一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45%的大学毕业生对所选专业不感兴趣,19.2%的大学生明确表示要换专业。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全国抽样调查显示,42.1%的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如可重新选择,65.5%的学生表示将重新选择专业。以上调查结果充分反映了我国学生在高考专业选择时的盲目性。
职业规划教育发源于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达到高峰,当时整个美国都在推广和实施生涯教育。立足于中国的国情,在当前的客观形势下,大学生的现实就业压力与国家的素质教育政策导向,共同促成了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大发展,但就目前的现状而言,还有许多不足。要想真正让学生接受职业发展指导,学会并开始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要进行与就业有关的12种能力、六七十项“指标”的训练。而这几十项能力和“指标”,不仅包括,而且远远超出了中国教育界广泛讨论的“素质教育”的范畴。
    更加深入的问题是,我国学生的职业探索期,对于没考上大学的学生来说,多是从高中毕业开始;而对于考上大学的学生来说,则是从大学毕业开始。也就是说,我们的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根本不存在职业探索期。与发达国家学生的职业探索期始于小学相比,我国中小学几乎没有相关的职业规划设置,全国80%以上的大中专院校尚未开设系统的职业生涯教育课程。有些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最不重要的选修课,选修的学生不足学校的1/10,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还有这样的课程。再则,有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还只是作为一种形式存在,职业规划方面的指导层次也仅仅只停留在就业服务层面上,对学生起不到职业规划的实质作用。
成长,机遇与挑战
    在国家政策鼓励的机遇之下,目前国内高校职业规划的形式一片大好,有些地方甚至超过英美发达国家,可以看到“如火如荼”的职业规划教育场面:全校、全省、全国职业规划及创业大赛;以河北省为发端推动的全国各省职业规划教学技能大赛;各类“人生导师”、“全球的职业规划师”、“生涯规划大师”、“生涯规划第一人”等纷纷登场举办各种全国范围内的巡讲……所有这些,使国外专家也感叹中国新兴事物的发展速度。确切的说,这一局面都是在政府与教育部门构建的政策平台下才能得以实现的。
面对这个火爆的景象,我们应当辩证的去看待当下的局面,在充分借力于政策的同时还要看到潜藏着的巨大危机——那就是这些缺乏内涵的,将成功学加上新的包装而变成的所谓“生涯规划”,并不能解决大学生实质的问题。他们更多的还是在宣扬工具主义的成功学,以一种一元的流行理念对学生进行洗脑。使得目前职业规划的所谓成功,老师都以把某某学生成功送入500强为成功、以自己辅导过的某些学生收入多少万为标榜。
在响应国家政策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与生涯规划教学及配套项目的同时,我们应当充分把握国家制定政策的根本原因和出发点,而不是仅仅落实到形式上面。此外,我们也需要借鉴一些国外的成功经验,更多的关注大学生群体以及就业工作的另一对象(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并作为开展工作的重要依据,使学生懂得人们在社会上是怎样生存的,不断思考自己将来有可能从事何种职业,最终帮助更多的大学生找到合适的工作。
 

    展望,落地与生根
    职业规划界的“活化石”克朗博兹博士以社会学的观点来解释人类生涯选择的行为,特别强调了社会因素和学习经验对生涯选择的影响。其社会学习理论认为生涯决定是人生长期的历程,不只是发生在一生中的某一阶段,必须在整个生涯发展过程中给予生涯决定技巧的教导。因此,如果学生能够从小学、中学甚至幼儿园就建立起职业的意识,那么就可以避免诸如“不喜欢自己选择的专业”等“未来问题”的出现了。
从最理想的角度,就是要建立一个囊括幼儿园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但这个必然是一种较为长远的追求,当前务实一些的发展应该是建立高校内部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开展广泛的职业启蒙教育,把幼儿园、小学没有学好的内容补课教授;
    第二、需要有一批高校老师成长为专业的职业规划教师,为学生提供规划的后盾与“传道授业解惑”的平台;
    第三、要减弱目前“职业规划=好工作=挣钱多的工作”这样一种一元的思维与理念。
    目前,“最”专业的职业规划人员往往都有心理学背景,但最有效的职业规划往往需要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人力资源、组织行为学等不同领域知识的整合。为此,高校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广泛重视对老师的专业培训与教育。调查发现,有62.73%的一线教师认识到自己“亟待提升自己的专业性”而51.68%的老师感觉“缺乏专业方面的交流和指导”。而目前职业规划师资类的培训也非常多,劳动部与教育部分别有相应的认证培训,但这一领域最具活力的一些企业还是以市场化运营的模式整合了各类专业人士提供相关的培训。
    走进2011,中国的生涯规划事业任重而道远,而这项事业也已经不能够只是在生涯发展某个阶段以课程或者辅导等形式的开展了,更重要的是在一个人的整个生涯进程当中,让影响一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各种要素能够共同发挥作用,也就是实现学校教育、专业机构与社会用人单位甚至个人家庭成员等相关方面的精诚协作。如此,才能在“十二五”期间,真正立足于“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获得中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事业质的飞跃。